欢迎关注“创事记”的微信订阅号:sinachuangshiji
文/maomaobear
最近,一则圆珠笔的新闻在朋友圈刷屏。说是太钢用了几年时间自主研发,造出来圆珠笔笔尖钢珠所用的材料,填补了国内空白,中国人终于能造笔尖用的特种钢了。
其实很多看似日常寻常的东西制造起来都不简单,我们常喝的易拉罐饮料罐,一直到几年以前也是中国解决不了的问题,到2012年技术攻关成功,才不用进口材料了。
这次圆珠笔,如果不是总理大人提出,恐怕再过10年还是没人去做。
笔尖钢的难度在哪?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做?这个事情对IT行业,互联网行业有什么启示呢?我们来看一下。
一、为什么简单的“笔尖钢”以前做不了
圆珠笔本身廉价,但是小小的笔尖其实已经用到了高精度的机械加工技术。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。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,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微米级。
如果只是微米级别加工精度,那么对现代工业业来说也不太难。而笔头最顶端的地方,厚度仅有0.3-0.4毫米。厚度这么薄,又要求极高的加工精度,这就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,既要容易切削,加工时还不能开裂。这个材料难度就大了。
材料这个东西,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,而是需要大胆假设,小心求证,用大量试验去验证才能解决。而验证一次,就是验证一次的钱,人力物力会消耗巨额的成本,最后还不一定能成功。
而圆珠笔这种产品对钢材的消耗很少,中国一年造380亿支笔也只需要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尖的钢材,付出外汇1500万美元。这个体量对钢铁企业来说太少太少,即使你研发出来超过欧美日本的产品,把市场全部占领了,也要多少年才能收回研发费用。
而且你研发了,未必国内的竞争对手不研发,如果两家研发,那么即使外国企业退出市场,收回成本周期就要延长一倍,如果有三五家,哪就更得不偿失了,而且还不知道国外企业会不会降价,让你的研发血本无归。
所以,这个东西常年没有人做,直到高层关注,作为例子提出来,研发这个东西不仅仅有商业利益了,还有政治红利和资本红利(昨天太钢不锈涨停),研发费用可以收回了,自然就有人去做了。
而真正研发出来以后,大新闻造出来。因为各方面因素,下游企业不能一点不买账,一年1500万美元的市场不算很大,但是对一家上市企业来说,这是一个高利润的市场,若干年下来,不仅研发费用收回,盈利也有了。自然利国利民。
二、“笔尖钢”对IT行业、互联网行业的启示
“笔尖钢”这个东西,属于研发利润小,投入大的东西,不是不能做,而是传统商业利益考虑不值得做,必须有外来动力推一把,才能去做,而真做出来利国利民。这种现象在如今很多行业都存在,IT、互联网业界也是如此。
现在中国手机已经发展的很强大了,除了苹果、三星、LG。手机销量前十名、甚至前20名你都找不到几家非大陆的企业。
而中国手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元件,大多是国外的。高端手机的芯片大多是美国高通的、屏幕或者是三星、LG或者是日本JDI、摄像头CMOS或者是三星或者是索尼、储存芯片也是日本韩国的。
中国并不是没有这些行业,手机芯片有华为海思、有瑞芯微、有展讯,屏幕有京东方,CMOS和储存芯片弱一些。如果算利润,这些行业要比圆珠笔大多了。但是缺鲜有企业投资研发。
华为是因为产业链支持,可以自己做芯片,自己用,不怕卖不出去。而其他东西面临和笔尖钢一样的困境,研发需要花很多钱,花了钱未必有结果,有结果未必能在市场上与国外厂商抗衡,国外厂商一降价,多年研发的巨资就付诸流水,所以没有人去动手。
从经济意义上来说,电子产业的自主研发经济规模远远大于的圆珠笔笔尖,而在这些领域,没有总理关怀一下,没有政治红利或者商业利益,就没有人会去做。
很多比笔尖更重要的行业,也需要政府作为市场之外的力量去推动。
三、非市场力量推动自主研发
从成本和成熟度看,任何一件高技术产品,后来者在成本上拼不过先行者是正常的。在一个阶段内,需要有非市场的力量才能生存。
华为做海思芯片,初期热量大、性能差,连累了华为的手机产品,而且产品研发换代慢,被成为万年K3V2。
但是华为坚持研发,到了麒麟920就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,如今的麒麟960已经可以和高通的骁龙820正面抗衡了。
在海思芯片发展的前期,是非市场化因素在推动,只是这个非市场化是华为内部的。
对中国的IT行业来说,需要更高级别的非市场化因素去推动。
一方面,需要政府提供资金、补贴,调集行业内资源,去研发高技术含量,高研发成本的产品。
另外一方面,也需要政府去推动产品的应用,不能让企业的商业利益阻碍整个产业的发展。
在手机SOC上,同等工艺上,华为的产品和高通、MTK已经没有代差,为什么中国手机企业还大量进口高通、MTK的芯片呢?为什么海思的芯片不能供给OPPO、vivo、小米等厂商来使用呢?
如果海思的规模能上去,把芯片成本进一步降低,有资金投入研发,海思超过高通、MTK,包括华为在内的所有中国手机终端厂商都能受益,这才是有利于整个产业链发展的。
类似的还有汽车,汽车底盘研发是一个相当费钱的工作,以至于中国汽车企业大多是逆向国外成熟车型底盘,自己只是拉拉皮。
一汽为了政治红利,投入百亿研发了C级和E级的高档底盘,从基础做起研发了发动机,而这个投入停留在阅兵展示上面,C级车卖了不多就停产了,百亿级别的投资闲置了。
而其他汽车厂商要做C级底盘,依然需要投入巨资去重新发明轮子或者模仿轮子,造成巨大的浪费。
如果有非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一下,让企业有动力自主研发,同时让自主研发的成果能被充分利用,中国的很多产业都回比今天强大的多。
笔尖钢的成功仅仅节约了每年1500万美元的外汇,而笔尖的启示会有更大的价值。